凈水器市場,從提高好水開始
有喝“好水”意識,但只能因陋就簡
4月14日以來,青海玉樹地震牽動著國人的心。在大量的震區災情報道中,細心地你也許看到了這樣一個畫面,2個戰士牽著一塊一米見方的白色紗布,另一個戰士拿著水瓢把從水桶里舀起來的水倒在“白色紗布上”,(姑且猜測是紗布吧,也許是一種凈水濾材呢),水從紗布就漏到下面的鍋里。因為不是在現場,可以想象,在缺乏必要凈水器材的情況下,在原水基本安全的前提下,這不失為一種起碼的保證食用水為“好水”的舉動。
再舉出一例,18日晚上,央視《新聞調查》欄目播出了“云南水問”的走訪節目,主持人李小萌在看了云南當地農民建的小型水窖后,不由得贊嘆農民朋友們在少雨缺水的情況下所表現出來的蓄水智慧。原來那些農民朋友們是這樣做的——為了解決生活用水,在院壩的適當地方或田地里,挖一水窖,把下雨天房檐流下來的雨水引導到水窖里,或開挖小溝渠,把高處的水引導到水窖里,在水快要流進水窖的前面建一到二個甚至更多的的小水坑,呈梯級狀,它的作用就好比城市里水廠的沉淀池,這樣,最后流進水窖的水就是比較干凈而少雜質的水了。
以上二例,做到了適合飲用,將就還過得去,但離講究高品質生活的人來說,對注重健康飲水的人來說,飲用起來就心有余悸了。
技術產品是喝“好水”意識的通道
水!
我們忽視了它,
我們忽視了飲水安全,
我們忽視了飲水安全對身體健康的重要。
從河水、井水到自來水,再到桶裝水(瓶裝水),我們的飲水技術在現代化,飲水方式在科學化,飲水的安全系數在提高,但這還不夠,我們需要也應該喝上鮮活的健康好水,要有這樣的意識。可是,環境污染、水質污染已使飲水安全危機重重,加上治理力度不夠以及水處理技術和設備的受限,現在再難找到可自然飲用的河水井水了,即使自來水、桶裝水、瓶裝水也因余氯、重金屬、二次污染、偏酸性、少礦物質等變得不那么安全了,不那么好了,這可不是危言聳聽,而是事實。
飲用水現狀堪憂,讓人們特別是致力于飲水安全的人士不得不關注,因為水——健康的好水——對于人類太重要了,重要到和空氣、陽光一樣,須臾不可離。
那鮮活的健康好水在哪里?
就在你家廚房安裝的凈水器里,就在你家客廳擺放的直飲機里,就在你所居住小區的直飲水管道里。
這,就是答案。
意識需強化,市場須規范
凈水器使用和飲用直飲水在歐美日韓等國家的普及率已達70%以上,在我國的發展也有十余載。但一個難以理解的現象是,經過十多年的市場培育,按理說,接觸了凈水器和直飲水信息的人,對它的好處應該是毋庸置疑,應該接受并在生活中享受它們帶來的好處,包括感官上的,意識上的乃至情緒上的,市場應該是瓜熟蒂落、供需兩旺的格局。
可事實并非所想,凈水器和直飲水,十多年來,不溫不火,市場表現就像一個男孩子喜歡一個女孩,愛他卻不娶她,怎一個無奈了得。
究其原因,首先是意識問題,現在的消費者有關注健康飲水的意識,但意識不強,沒有當成生活必需品那樣倚賴它,在意識中分量輕,地位弱,自然做出購買的舉動也就不那么積極;其次是凈水器市場魚龍混雜,小作坊、三五產品等攪起一灘渾水,直叫消費者想說愛你不容易。
技術支撐,服務領先,市場呼喚實力型企業引導
凈水器、直飲機作為水家電,也是一種技術產品,一些專利技術含金量跟其他類家電產品相比,一點也不遜色,可以說,凈水器、直飲機就是管道直飲水的小型集成化,而管道直飲水是在運用現代高科技生化與物化技術,對自來水進行深度凈化處理的同時,采用優質管材設計獨立循環式管網,將凈化后的優質水送達用戶,供人們直接飲用的水處理過程,沒有深厚的技術力量是無法承擔直飲水工程的,因此,作為一種傳承并發展的小型集成化產品,凈水器、直飲機在其設計、工藝、材料等方面,內有乾坤,非一般企業可做好。
據筆者了解,有著國內最先開展管道直飲水建設的深圳市深水海納水務有限公司,依托強大的技術力量和深厚的品牌背景,業務鏈已拓展到凈水器和直飲機產品方面,意欲在終端水處理市場再拔頭籌。為打造深水海納凈水器、直飲機的強勢品牌地位,該公司先后和韓國央企k-water公司(韓國最大水務集團)及韓國著名凈水器專業制造公司KELON公司開展合作,開發出多型號多款的Hynar直飲機、凈水器供家庭使用。
水對于我們人類是重要的,健康的“好水”對于我們每個人是重要的,值得我們重視。